昨天傍晚,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在上海奉贤区沿海再次登陆,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第13个台风。
29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就已经对做好防汛防台工作进行了调度部署。上海各区各部门也迅速响应,29日夜间,全市高速公路已实施限速措施,到30日早高峰时,公安交管部门已累计出动3100余人,重点加强易积水路段、越江隧桥等区域管控;为防范高空坠物,一线人员提前对大桥、隧道、城市快速路等设施的指示灯、标识牌等逐一进行检查及加固;在台风抵沪前,全市重大工程工地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雅休配资,确保重大在建项目安全无虞。
有人要说,要是台风不来,这么大阵仗岂不是过于大费周章?但面对自然灾害,充分的底线思维,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所应有的态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四个宁可”、“三个不怕”的科学防台理念,即“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万一失防;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宁可信其来,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
对于上海来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拿出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坚决落实在岗在职在责,把防汛防台各项措施落细落小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城市安全、市民平安。
防台防汛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齐心协力、统筹协调,强化系统治理的思维。尤其对于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型城市而言,更精细、更科学的实践手段和响应机制不可或缺。可以看到,科技赋能让上海防台防汛工作更加精确和高效。例如上海借助城市运营智慧运管平台,以及遍布各大重点设施的智能传感设备,全市管辖范围内的重点道路积水状态得以被实时监测,城市路面通行问题能够被更有效地解决。
再先进的技术,始终需要人在背后运筹控制;再完善的预案,也必须依靠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勇于担当。此次抗击台风的过程中,上海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始终和群众在一起,不仅把基层情况摸清摸透,也确保各项指令要求一贯到底,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份担当的背后,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绝对坚守。
此次上海对台风“竹节草”沉着高效的应对雅休配资,正是上海各级党员干部深入践行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人民城市对特大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响应,也是人民城市对人民应有的承诺。
顺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